好看的小说阅读推荐尽在欢看小说!

首页 > 其它 > 《三国后宫时代》在线阅读 > 正文 正文 第06章 虎痴许褚

正文 第06章 虎痴许褚

爱在帝国 15921字 2023-03-18
    在刘云武的心里面,不管怎么样,这个赵风都是必须招揽到手的,即使不为了他,就是为了他那个漂亮的妹妹,他也必须将赵风招揽到麾下。他绝对不会容忍那么漂亮的女孩儿去当那个废物的老婆,

    现在,赵风招揽到手,那么,他的那个漂亮的妹妹肯定也是逃不了了。刘云武这家伙,一见到赵雨,心里面就没安好心,主要是这小实在是太漂亮了。而且她也仅仅比刘云武小了四岁多一点的样子,这可是很有养成前途的。想到这里,刘云武心里面就是一阵狂笑。看来这一辈子,自己和曹,刘备他们是要别上苗头了。不过,貌似自己是占尽便宜啊嗯,怎么能说自己是占便宜呢,现在她们就完全属于自己,跟曹那小子和大耳贼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。老子才不会内疚呢,太心安理得了。

    招揽压抑住心中的喜悦,上前扶起了赵风,笑道:“赵请起”

    赵风也发现了刘云武心中的激动,不禁更是开心了,看来,主公很是在意自己啊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。

    可是,要是他知道自己主公现在心里面的想法,恐怕得吐血了,人家明明是在打他尚未成年的小妹妹的注意啊不得不说,我们的赵风实在是太单纯、太可爱了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剩余的骑兵大队保护着商队来到了村外。

    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大群气势凛然的骑兵,赵风更是无语了。当初,他听到一百骑兵打破盗贼千骑的时候,觉得这样的骑兵队商会也不会有多少,但是,现在看来,貌似自己的想法是错了,而且错的很离谱

    赵风向刘云武询问道:“不知主公麾下有多少骑兵”

    刘云武得意的一笑,说道:“不瞒赵兄,这样的骑兵,我们家有整整一万。另外,还有两万正在训练中。”

    赵风呆住了,一万还有两万在训练中难不成,自家主公想造反不成这事情可是大条了啊

    刘云武看见赵风的表情,就知道这小子心里面在想什么,解释道:“赵兄多虑了我刘云武乃是汉室宗亲,这么可能做这样的事

    赵风总是是把小心肝放回肚子里了。

    两人正说话间,猛听远处传来一声大喊:“呔,那边的小子听着了,你家大爷来会会你”

    刘云武一愣,谁家孩子这么没教养啊,满嘴脏话。回头望去,看见一个黑丑大汉,骑一匹劣马,手舞双戟,朝着自己冲杀过来。

    那黑丑大汉骑的虽然是一匹劣马,可是来的也很快。刘云武正准备放下赵雨再上去迎战,却是已经来不及了。只得一手抱着赵雨,一手执着银枪向着那黑丑大汉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黑丑大汉看见刘云武居然一手抱着一个女孩儿就迎了上来,很是生气,t,这不是摆明了小看你家大爷了吗。哼,得给你一点颜色瞧瞧。于是,手上的一把长刀又加了不小的力量,几乎是用尽全力的向着刘云武攻了上去。

    刘云武一手持枪,明显的吃不上力,不得已之下,只得使出了“卸”字诀,把黑丑大汉的猛然一击让了过去。

    两人战马交错而过,谁都没有讨到便宜。

    两人拨转马头,相互对视,暗暗地估量着对方。

    黑丑大汉看着毫发无损的刘云武,心中很是吃了一惊,从记事以来,他可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。特别是刚才的那次交手,自己感觉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面,毫无着力之处,那感觉别提多难受了。

    黑丑大汉知道,这还是人家单手和自己交手的缘故。但是,他也是一个武痴,从没遇到一个能跟自己全力一拼的对手,现在遇到了,要是不能痛痛快快的打上一场,那自己可是会无比后悔的。

    黑丑大汉对着刘云武说道:“小子,俺不占你便宜,你把那女孩子放下,我们再战。”

    刘云武不敢托大,虽然他单手同样有把握战胜这个黑丑大汉,但是肯定会非常吃力。所以,他朝一边的赵风说道:“赵兄,把令妹带到一边去吧”

    此时的赵雨已经醒了,毕竟刚才刘云武和黑丑大汉拼了一记,虽不是硬拼,但是动静也不小。不过,这个时候,赵雨倒是乖乖的离开了刘云武的怀抱,跟着自己哥哥到一边去了。

    黑丑大汉见刘云武放下了女孩儿,对刘云武大声说道:“小子,我们再打过”

    刘云武也是很想过过瘾,回答道:“正有此意”

    于是,两人又放马对冲起来。

    两人交战了差不多四十回合,刘云武已经把这黑丑大汉的套路摸得差不多了,他绝对有信心在三个回合内击败这家伙。

    刘云武笑道:“大个子,你不是我的对手,放弃吧”

    黑丑大汉执拗的道:“尚未分出胜负,就敢口出狂言”

    说完,拍马就朝刘云武冲了过去。

    刘云武摇了摇头,不打算再和这大汉玩下去了,他决定使出他的绝招错马枪,一招后来的回马枪改进得来的,用在和敌将对冲,马身交错而过的时候。

    但是自从他无意中创出这一式之后,一直都没用过,因为他一直没遇上一个值得用出这一式的对手。平时跟太史慈他们练习的时候,自然是不可能用出这一招了。再说,虽然二人都跟强,但是跟刘云武相比,还是差了一截。

    当黑丑大汉和刘云武两人的兵器再次碰撞时,刘云武先是以一个“卸”字诀卸去了黑丑大汉的长刀上的九成的力量,再以一个“缠”字诀化解了大汗这一招中其他的变化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大汉这一招的攻击已经告破。可是,这个时候,刘云武却是暴然发力,握枪的右手手腕一翻,枪势一变,枪的运行轨迹瞬间改变,那明晃晃的枪刃却是直奔黑丑大汉的颈部而去。

    大汉心中一惊,心道:“我命休也”

    可是,这个时候,刘云武却是手腕一松,带动枪刃向外一移,险险的划过黑丑大汉的颈部。

    黑丑大汉只觉得颈部一阵凉风掠过,那直奔他颈部而来的雪亮银枪已经离开了他的身体。

    马身再次交错而过,黑丑大汉打不下去了。他知道,刚才这一招,要是在真正的战斗中,他已经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。

    他对刘云武一抱拳,说道:“多谢手下留情”

    刘云武说道:“我和你并无深仇大恨,也无意取你性命,你用不着谢我。”

    刘云武问道:“大个子,你为什么一见我的面,就要和我要打要杀的可知我是从未得罪过你的。”

    黑丑大汉非常尴尬的笑了笑,他知道自己肯定是搞错了。

    黑丑大汉说道:“刚才,在几里外,我听说这个村庄遭到强盗袭击,所以就赶过来看看。谁知在这村口看见你和那许多人站在一起,我误以为你就是袭击村庄的强盗,心中一急,没打听就冲了上来。”

    刘云武郁闷了,这真是一个莽汉啊不过,这个人还真不错,挺有正义感。刘云武说道:“我不是强盗,刚才是我带着我手下的弟兄,把那些强盗给收拾了。”

    黑丑大汉说道:“原来如此看来,我是真的错怪好人了。我这里给你赔罪了”

    刘云武点点头,说道:“你很不错,虽然鲁莽了一点,但是你也是出于一片好心。”

    黑脸大汉几乎就变成红脸大汉了。

    黑脸大汉在心中嘀咕道,这家伙怎么说话呢,明知道人家莽撞,还要当面说出来,也真是忒不给面子了。

    刘云武不管黑脸大汉堤,问道:“大个子,还未请教你的名字呢”

    黑脸大汉憨憨的说道:“我叫许褚,谯国谯人。”

    哟嚯,居然是这个憨大汗啊果然和历史上说的没什么区别啊。但是,他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呢

    刘云武问道:“己吾离这里挺远的吧,你怎么会来到这里。”

    许褚更是不好意思了,期期艾艾的说道:“这个,这个,我杀人了,逃难出来的。

    原来如此,刘云武心想道。

    据许褚chu,见辞海字仲康,谯国谯人。长八尺馀,腰大十围,容貌雄毅,勇力绝人,与典韦一起统领曹的虎卫军,常伴曹征战四方,人称“虎痴”。据三国志记载:许褚“长八尺余,腰大十围,容貌雄毅,勇力绝人”。许褚病死后,被追赠为壮侯。三国志评述许褚:“性谨慎奉法,质重少言”。许褚深得曹家族的信任,曹死后继续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。许褚在警卫部队的部下也曾有数十人官封将军。

    看来,自己的到来让很多事情都改变了。刘云武问道:“那你为什么会杀人”

    许褚说道:“那县令不是人了,欺负我庄的人。”

    许褚看了看不远处正忙于安营扎寨的骑兵,这些人明显的是军人。难道,眼前的这个武艺超群的家伙是朝廷派来抓捕我的要是真的如此,自己倒是**翅难逃了,,那家伙太厉害了,自己根本不上他的对手。跑也跑不过他,自己骑了一匹劣马,人家骑的可是宝马啊怎么办

    看着许褚在那里浑身冒汗的样子,刘云武也不好再跟他开玩笑,说道:“我不是官府派来抓你的,我只是一个商人罢了。”

    许褚抹了一把冷汗,还好,还好,他不是来抓自己的。许褚松了一口气,说道:“吓死我了”

    看着眼前憨憨的许褚,刘云武很是喜欢,这样的忠义之士可是很难找啊再说,这家伙也是这个时代有数的猛将,看来,自己又要抢夺曹的资源了。

    刘云武在心中说了一句:“曹大哥,对不住了,你护卫我先下手了哈。”

    刘云武说道:“不管怎么说,你屠杀全家是不对的,记住,以后不许再这样做了,否则,我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你抓住送给朝廷的。”

    许褚连连说道:“我再也不敢了。当时,我也是气血冲闹,就那么做了。之后,我可是懊悔了好久。”

    刘云武问道:“不知你们今后有何打算。”

    许褚憨憨的摸摸脑袋,说道:“我还真没想过呢,这混一天是一天,说不定哪天就被朝廷抓去了。”

    许褚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,对刘云武说道:“要不,我跟着你混吧”

    刘云武一愣,自己正准备招揽这家伙呢,谁知他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。这可是少费了一番口舌啊

    刘云武酷酷的说道:“也行,反正我手下已经带了这么多人,多你一张嘴也没什么。”

    许褚憨憨的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旁边的赵风却是无语至极了,自己这个主公也太无耻了吧赚了大便宜,还表现得好像是自己吃亏了似的。那个大个子可是难得的武将,看他的武艺,自己在他手里恐怕都走不了十招。不过,主公的武艺也太过惊人了,尤其是他最后面打败那黑丑大汉的一招,自己竟是没有看清枪的走势,实在是太快了如果是自己遇上,绝对的没有闪躲之力,只能是引颈受戮了。

    然而,主公也真是太无耻了这是我认识的主公吗

    不过,还真得说主公的运气好,这样的猛将就自己冒冒失失的送到他手里了。看来,,跟着主公走,是非常有前途的,这人品,超级无敌

    赵风在心中腹诽着自己的主公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旁边的小赵雨又闹腾起来了。

    刘云武一看小丫头又不安静了,马上就下马把她抱了起来。果然,小丫头再也不闹腾了。

    刘云武心想,不会是刚才强盗抢劫的时候,把这小美女给吓出毛病来了吧要是真的这样,那可是大大的可惜了,这小丫头可是一个难得的美女啊

    不过,看起来应该不会,刚才自己要和许褚战斗的时候,她不是乖乖的到一边去玩去了吗嗯,貌似是这小丫头喜欢上自己的怀抱了这可是好现象啊,不错不错,值得庆贺啊

    旁边的赵风不满意了,对自己的妹妹说道:“赵雨,怎么这么没礼貌那是主公,还不快快下来”

    赵雨小嘴一撇,没理赵风。

    刘云武看着小丫头的可爱样,乐了。

    刘云武对赵风道:“赵,不要责怪赵雨了,我很喜欢这丫头,抱抱她很不错,呵呵,赵兄不用放在心上。”

    赵风道:“可是,主公,这是不是太无礼了”

    刘云武笑道:“赵雨天真可爱,就不要拿这些来烦恼她了只要她开心,我抱抱她又有什么”

    赵风心中暗想:“看来主公是真的喜欢赵雨,这也倒是这丫头的福分。而且主公年纪也不大,要是他们真的能做成夫妻,也算是美满了,我也该满意了。但愿赵雨这丫头有这个福分吧”

    正文 三国官职

    丞相:战国时始置,为百官之长。东汉不设丞相,董卓曾任相国。建安十三年208复置,曹自任丞相。“丞”与“承”相通,“丞相”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。三国皆置丞相,以蜀汉丞相全委最重。太傅:辅弼国君之官,为上公,地位高于三公,作为重臣参与朝政,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。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。大司马:汉武帝废太尉设大司马,加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之上。东汉光武帝又废大司马为太尉,东汉时太尉与司徒、司空并称三公。东汉末年,三公已成为虚职,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,大司马和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,如刘虞、权臣李傕。三国时期,各国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,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。如:魏国的大司马曹仁;蜀汉的的大司马蒋琬;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、右大司马,一般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,如吕岱、施绩。大将军:战国时始置,是将军的最高封号,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。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、骠骑大将军、中军大将军、镇东大将军、抚军大将军等等,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,其余均在三公之上。三国时夏侯惇、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。太尉:东汉末年,三公太尉、司徒、司空已成为虚职。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。司徒:西周始置,东汉时掌管教化,三公之一。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削弱三公的权利,后来几乎无实权只是荣誉的象征。司空:西周始置,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,三公之一。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削弱三公的权利,后来几乎无实权只是荣誉的象征。大司农:秦时称治粟内史,景帝改称太农令,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。魏初设大农,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,蜀、吴亦各有大司农。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、钱谷、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,而到了三国时期,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。九卿之一。大鸿胪:秦时称典客,汉初称大行令,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,掌管接待宾客之事。九卿之一。光禄勋:秦时称郎中令,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。王莽称司中,东汉又称光禄勋。曹为魏公后设郎中令,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,掌管宿卫宫殿门户。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、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、掌管副车马匹的驸马都尉、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,而大夫、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。九卿之一。蜀李严曾任此职。九卿之一。卫尉:秦时始置,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,不久即恢复原名,掌管宫门警卫。九卿之一。廷尉:秦时始置,汉景帝更名为大理,自后或称廷尉,或称大理。廷尉掌管刑法狱讼,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。“廷”字系直、平之义,治狱贵直而平,故以为号。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、大理平、大理监,成为廷尉三官。九卿之一。太常:秦时称奉常,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,掌管礼乐社稷、宗庙礼仪。其属官有太史、太祝、太宰、太药、太医为百官治病、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。九卿之一。太仆:秦和两汉均设太仆,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,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。九卿之一。少府:秦和两汉均设少府,王莽称共工,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。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,而少府则管服侍皇帝。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、墨、笔等物的守宫令、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、掌管衣物的御府令、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。九卿之一。骠骑将军:汉武帝始置,以霍去病为之,秩位同大将军,金印紫绶,位同三公,三国均置。车骑将军:汉制,仅次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,金印紫绶,地位相当于上卿,或比三公。典京师兵卫,掌宫卫。第二品,秩中二千石。卫将军:汉文帝始置,位亚三司,第二品。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。前将军: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。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。位次于九卿,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。三国时品级下降,为第三品。开府治事,属官有长史、司马、从事中郎等。后将军:东汉杂号将军甚多,有以前、后、左、右名之者。魏时为第三品。左将军:汉有左将军,不常置,位如上卿,金印紫绶,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,讨伐四夷。平时加诸吏,给事中等号,则得以宿卫皇帝,参与中朝朝议,决定国家大事,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。魏时为第三品。右将军:汉有此职,金印紫绶,地位如上卿,但不常置。加诸吏、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、参与中朝议、决定军国大事,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。魏时为第三品,有官属。大都督:曹魏置,为加号,不是具体官职,不常置。加此号者,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。吴同魏制。蜀置中都护,统内外军事。大理: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。汉时改为大理。魏时为第三品,中二千石。黄初元年改为廷尉。吴亦如之。大尚书:吏部尚书的别称。魏晋尚书分曹治事,吏部尚书为首曹,故称大尚书。大长秋:秦置将行,为皇后宫官。汉改为大长秋,秩二千石,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,常为宦者任。三国因之。州牧:古分九州,每州置牧,为一州之长。汉武帝时分十三部州,每州置刺史一人,监察地方。成帝时改为州牧。后复为刺史。灵帝时时任宗正的刘焉向灵帝建议又改为州牧,位在郡守之上,已由监察官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。太守:秦时设郡守,汉景帝更名为太守,为一郡之最高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。县令、长:春秋战国时始置,一县的行政长官,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,万户以上的称为长。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、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、仓狱的县丞,一般每县有丞、尉各一人,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。其余诸官职:中常侍:秦时始置,东汉时由宦官担任,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,权力极大。中书监令:曹为魏王时,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。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,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。中领军:曹为丞相后置领军,不久改为中领军,掌管禁卫军。中护军:曹为丞相后置护军,不久改为中护军,掌管禁卫军,地位略低于中领军。长史:秦时始置,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,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,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。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,为幕僚之长;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。东汉的太尉、司空、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,职任颇重。三国沿置不改。从事:刺史的佐官如别驾、治中、主簿、功曹等都称为从事。仓曹掾属: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,正者称掾,副者称属。司隶校尉:汉武帝始置,负责督率京城徒隶,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,简称司隶。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。司金中郎将:曹于建安十年205置,掌管冶铁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。主簿:汉始置,掌管文书簿笈,司空、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。功曹:刺史的佐官,掌管考查记录功劳。东西曹掾属:曹为丞相后下设东、西曹掌管人事工作,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,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。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,副者称属。执金吾:秦时称中尉,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。王莽称奋武,东汉复称执金吾。曹魏先称中尉,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,掌管宫外巡卫。卫尉巡行宫中,执金吾则徼偱京师。天子出行,执金吾为先导。“吾”当御讲。别驾:刺史的佐吏,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,别驾则另乘传车,辅助刺史出巡,故称别驾。尚书:“尚”就是执掌的意思。秦汉时,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,掌管殿内文书,地位很低。汉武帝时,设尚书五人,开始分曹治事,因在皇帝周围办事,地位逐渐重要。曹魏有吏部、左民、客曹、五兵、度支共五曹尚书。吏部又称选部,掌管选用官吏;左民掌管缮修功作、盐池园苑;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;五兵掌管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别兵、都兵;度支掌管军国支计。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。尚书令:秦时始置,为尚书台首长,是直接对皇帝负责、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。东汉光武帝刘秀时为削弱三公的权利,提高了尚书台的地位,相当于宰相。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**,曹魏置尚书仆**一或二人,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**。若尚书令缺,由左仆**代行令事。曹魏时以五曹尚书、二仆**、一令为八座。尚书郎: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。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,满一年称尚书郎,三年称侍郎。侍中:秦时始置,为丞相的属官,掌管拾遗补缺、赞导、陪乘、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。征东将军:统领青、兖、徐、扬四州,屯驻扬州。黄忠曾任此职。征南将军:统领荆、豫二州,屯驻新野。曹仁曾任此职。征西将军:统领雍、凉二州,屯驻长安。魏延曾任此职。征北将军:统领幽、冀、并三州,屯驻蓟州。文钦曾任此职。刺史:秦时始置,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。刺,检举不法;史,皇帝所使。治中:刺史的佐吏。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“中”,“治中”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,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。参军:东汉末曹以丞相总揽军政,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,即参谋军务,简称“参军”。河南尹: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,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,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,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。典农中郎将:汉末曹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,均掌管农业生产、民政和田租,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,职权相当于太守。城门校尉:西汉始置,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。相国:即丞相。将作大臣:秦时称将作少府,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,掌管宫室、宗庙、路寝、陵园地土木营建。给事中:秦时始置,西汉沿置,东汉省,魏复置。为将军、列侯、九卿,以及黄门郎、谒者等的加官。都督: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,为领兵官,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。御史大夫:掌管弹劾、纠察的官员,其位仅次于丞相。御史中丞:御史大夫的副手。黄门侍郎:秦汉时,宫门皆黄色,故号黄门。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。散骑常侍:三国魏置,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,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,以备顾问。督军:高级统兵长官,位在相国、太尉、御史大夫之下。校事:曹临时设置的小吏,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。监冶谒者:三国时魏置,掌管冶铁的专官督邮:汉代各郡置督邮官,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,兼管宣达教令、讼狱捕亡等事。安南将军:四安将军之一,魏时为第三品,掌征伐。安东将军:四安将军之一,掌武事,第三品,魏吴有置,蜀无。安远将军: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。东曹掾:汉制,丞相、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,有东曹掾,秩比四百石,初出督为刺史,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。三国因之。西曹掾:汉制,丞相、太尉属吏分曹治事,有西曹。吏员正者称掾,副者称属。初主领百官奏事,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。魏时丞相、大将军及司徒、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,秩比四百石,第七品。东曹属:汉制,丞相、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,副职称属,皆比二百石。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。三国因之。曹掾: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。兵曹掾:东汉太尉属吏,主兵事,秩比三百石。魏沿之,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,三百石,第七品。东中郎将: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,汉属光禄勋,秩比二千石。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。魏因置。亦作东中郎将。比二千石,第四品。吴蜀亦置。东观令:东观原为东汉宫名,为宫中藏书之处。三国吴置东观令,职司董理经籍,掌修国史。荡寇中郎将: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,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。秩位次于将军。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,各国自相署置。荡寇之名仅吴有置,魏蜀未见。荡寇将军:东汉末始有此名。三国均置,秩为第五品。督军校尉:三国吴置,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。督军从事:刺史、州牧之属官,多称从事史,分主各事。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。都督: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。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。邸阁督: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,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。典曹都尉:蜀置,刘备定蜀,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,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,掌供继军粮。都尉:都尉名官甚多,多为主兵武官。地方郡国都尉,主兵。都护:汉宣帝时,置两域都护,为加官。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。三国魏沿置。蜀有中都护、行都护之号,职权如大都督,总领内外诸军事。吴设左右都护,尽护诸军。步兵校尉:汉武帝时,置八校尉领北军,其中有步兵校尉,秩二千石,掌上林苑门屯兵。东汉因之,秩比二千石。三国均置,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。奋威校尉: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。有各种名号,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。奋武校尉:位在将军下。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,职责亦不同。奋武校尉仅吴置,鲁肃任之。奋武将军:汉末,曹、吕布曾任是官。三国时魏吴有置,蜀未见。奋威将军:西汉始置。三国均置,第四品。符节令:秦汉时置此官,属少府,掌府节。魏置符节令,别为一台,位次御史中丞。令一人,六百石,第五品。掌授节、铜虎符、竹使符。吴蜀亦置。奉尚:“尚”他本均作“常”,即奉常太常。奉车都尉:汉武帝时设奉车、驸马、骑三都尉,皆比二千石。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。魏时为第六品,秩比二千石。辅国大将军: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,位在“四镇”大将军之上。辅国将军: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。三国时均置此号。关内侯:秦置。爵第十九级,位次于列侯。有其号,无国邑。光禄大夫: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,汉更名为光禄大夫,秩比二千石。魏时为第三品,位次三公。无固定职守,相当于顾问。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。横江将军:三国时仅吴置。以鲁肃任之,镇守沿江辖地,用以横扫来犯之敌,故名。黄门丞: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,东汉因之。黄门令之佐吏有丞、从丞各一人。黄门令: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,东汉因之。秩六百石,宦者充任,主省中诸宦者。护军:秦置护军都尉。汉初又称护军中尉。武帝时设护军将军。护军之号,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。护军将军:秦置护军都尉,汉因之,陈平曾任此职,尽护诸将。汉武帝时属大司马。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。魏亦置护军,主武官选,隶领军。资重者为护军将军,资轻者为中护军。侯相:即列侯封国的相,主治民,如县令、长。后典军: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,分前、后、中三典军。吴亦置,但分左、右、中。虎威将军: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。魏吴有置。虎贲中郎将: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,掌王出入仪卫。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,置中郎将统领。秩比二千石。建武中郎将:三国吴置,胡综任之。金曹从事:三国吴置。魏置金曹掾,主管货币盐铁事。吴置金曹从事,胡综任之。建武将军:曹魏置,第五品。建威将军:曹魏置,第四品。吴蜀亦置。监农御史:为御史中丞的属官。秦置御史大夫,汉因之。有两丞,一曰中丞。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,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。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,分掌各事。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。三国吴有置,魏蜀未见。监军:春秋有载,三国均置。无定员,随事而设。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。将军领兵出征时,多置监军。记室:东汉置,诸王、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,掌章表书记文檄。家令:太子属官。秦置,魏时为第五品,秩千石,主仓谷饮食,职似司农、少府。军师: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,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。军祭酒:即军师祭酒,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,改为军祭酒。魏时为第五品。军议校尉:参议军事的官位。谏议大夫:秦时,郎中令属官有大夫,掌议论、顾问、应对。汉武帝置谏大夫,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,秩比六百石。魏蜀有置,吴无考。立武中郎将:三国吴置。步骘任是职。立节中郎将:三国吴置。陆抗任是职。领军: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。曹为丞相时置,掌禁兵。领军将军:领军中资重者之称。资轻者为中领军。掌禁兵。列侯:爵位名。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,其最高级叫彻侯。后因避汉武帝讳,改为通侯。后又改列侯。金印紫绶,有封邑,得食租税。魏初如汉制。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。令史: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,兰台令史。诸公府亦设令史,地位低于掾史。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。蜀相府有令史。令: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,万户以下者称长。秘书:掌管禁中图书秘记。汉桓帝始置。秘府郎:三国吴置,掌校秘书。门下循行:汉制,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,类似门下客,不主实事。门下督:将帅府属官。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,第七品。下属有门下录事、门吏、门下书吏各一人。南中郎将:光禄勋属官。魏时秩二千石,蜀亦置,吴无。破虏将军:东汉杂号将军之一。魏时为第五品。李典、孙坚曾任。平戎将军:三国吴置,步骘任是职。平东将军:汉置,魏时为第六品。吕布曾任是官。平南将:魏置此官,第三品,下有主簿、功曹等属吏。吴蜀亦置。平北将军:建安十年始置,第六品,下有主簿、功曹等属吏。吴蜀亦置。平西将军:魏时为第三品,下有主簿、功曹等属吏。吴蜀亦置。偏将军:将军中地位较低者,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,无定员,第五品。三国均置。前护军:魏及蜀皆置护军,唯蜀护军分为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五护军。前军师:东汉始有军师之名。分前后左右中之名,第五品。骑都尉:两汉均置,属光禄勋,秩比二千石,掌监羽林骑,无定员。劝学从事:汉制,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,设从事史若干人,分司州政。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,为州之学官,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。儒林校尉: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,其名号甚多。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,名号亦异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。周裙任是职。上大将军:吴孙权黄龙元年置。位在三公之上。陆逊任是职。绥南中郎将: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。士燮、张翼曾任是职。**声校尉: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**声校尉,掌待诏**声士,即善**箭者。秩二千石。魏时为第四品,比二千石,掌宿卫兵,吴蜀亦置。司马: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、舆司马、行司马。春秋晋作三军,每军别置司马。汉宫门及将军、校尉属官有司马。边郡则设千人司马,专掌军事。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,秩千石,主军事。司盐校尉:又称盐府校尉。刘备定蜀时置,主较盐铁之利。吴亦置,主管海盐生产诸务。师友从事:汉制,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,分为别驾、治中、簿曹、兵曹从事等。汉末或置师友从事,仅为荣誉职位,无固定职守。师友祭酒:汉制,郡守延揽郡内人材,养于府中,专事谋议,称为散吏,其地位或相当于掾、史,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。庶子:太子府属官,第五品,秩四百石,职如三署郎。舍人:秦始置,轮番当班宿卫太子。魏时为第七品,秩二百石。尚书选曹郎: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,有选曹郎。尚书右选郎: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,有选部,分左右,有右选郎。杨戏曾任。尚书吏部郎: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,分部、曹治事,有吏部郎。尚书仆**:尚书台副长官。秦置,属少府,主文书启封,尚书令缺,代其事。魏时置尚书仆**二人,分左右,秩六百石,第三品。吴、蜀置一人不分左右。都尉尚书:秦为少府属官。掌殿内文书,地位很低。西汉以后职权渐重,置尚书,员五人,一人为仆**,四人分曹治事。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。魏置尚书,有令一人,仆**二人,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,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,其他但称尚书。吴蜀亦置。尚书令史: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,东汉增至十八人,秩二百石,分属六曹,主书写文书。魏时为第八品。书部书部:从事之省称。孙权置,胡综任之,典军国密事。屯骑校尉:汉武帝时始置,掌骑士,东汉改骁骑,后复置,掌宿卫兵。魏沿置,秩比二千石,第四品,隶属中领军。太子太傅:商、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,作为太子的师傅。汉沿置,秩三千石,位次太常。东汉秩中二千石。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。三国因置。太中大夫:秦始置,职掌言议,顾问应对,为天子高级参谋。魏时为第七品,秩千石,吴蜀置同。讨逆将军:东汉杂号将军之一。曹魏沿置,第五品。讨虏将军:东汉杂号将军之一。蜀置此官,吴因孙坚曾任此职,后不复置。讨寇将军:魏置杂号将军之一,第五品。蜀亦置。武卫都尉:三国吴置,孙桓、孙峻曾任。武卫将军:魏置,第四品。曹置武卫中郎将。曹丕改为武卫将军,许褚任之,都督中军宿卫禁兵。吴亦置,典宿卫。五官掾: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,掌春秋祭祀,若功曹史缺,或其他各曹员缺,则署理或代行其事。为太守的左右手,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。王: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,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。尉: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。春秋时有军尉。秦汉时有太尉,掌武事;廷尉掌刑狱。郡有都尉,县有县尉,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,简称尉。选曹尚书:列曹尚书之一,掌选拔官吏事。汉承秦制,设尚书,属少府。汉成帝时,设四尚书,分四曹办事。汉光武帝时,改常侍曹为吏曹,掌选举祠祭事。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。魏改选部为吏部。先登校尉: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,先登校尉唯吴置。乡侯:汉制,列侯,所食县为侯国。功大者食县,小者食乡、亭。东汉后期,增设县侯、乡侯、亭侯等爵位。相国参军:曹为汉丞相时置参军,第七品。校事:曹初置,至嘉平中罢。吴亦置。职充皇帝耳目,刺探臣民言行,上察宗庙,下摄众官。或做典校、校曹。校尉:秦置。汉置八校尉,掌管特种军队。汉制,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。三国因之。洗马:即太子洗马。太子属官。秦始置,职掌如谒者,太子出行为前导。魏时为第七品,秩六百石。相:职如郡太守。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,秩二千石,第五品。西部都尉:秦有郡尉,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,秩比二千石,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,维持境内治安。三国因之。每郡置都尉一人,大郡或置二人,分管境内东西,或南北。翼正都尉:三国吴东宫属官。孙登为太子时,诸葛恪为左辅都尉,张休为右弼都尉,顾谭为辅正都尉,陈表为翼正都尉,是为四友,以佐太子。羽林中郎将: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,东汉置羽林中郎将,秩比二千石,掌宿卫侍从。魏时为第五品,秩比二千石,主羽林郎。越骑校尉:汉武帝始置,掌越骑。东汉沿置,设越骑校尉一人,比二千石,掌宿卫兵。三国均置。掾:古代属官的通称。如掾属、掾佐、掾吏、掾史等,简称掾。牙门将军: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,第五品,无定员。蜀吴亦置。扬武将军:东汉年间有此职,三国均置。右部督:全称为帐下右部督。三国时将军开府者,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,第七品。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。右中郎将:西汉始置,秩比二千石、主右署郎,职隶光禄勋。魏时为第四品,秩比二千石。右大将军: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。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。右护军:三国皆置护军,分左右。议郎:郎中令的属官,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,秩六百石,掌顾问应对,无常员,三国沿置。议曹从事: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,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,分司州政。佐军司马: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。孙坚曾任。奏曹掾:汉制,三公府设奏曹,主奏议事。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,比三百石。吴亦置。赞军校尉:位在将军下。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,职责亦不同。赞军校尉为吴置,鲁肃任之,助周瑜参赞军务,故以赞军名之。折冲将军: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,第五品。吴亦置,蜀无。折冲校尉:汉末,曹任奋武将军,任夏侯惇为折冲校尉,后不置,蜀无。左执法:三国吴置,为御史台属官,与中执法、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。左典军:三国吴置左、右、中三典军,领营兵。左节度:吴始置,典掌军粮。分左右。左司马:汉制,将军府多置司马,职位仅次于军师、长史。汉末曹表孙权为讨虏将军,权任顾雍为左司马,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。左军师:曹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,第五品。三国吴置,但不属丞相,而以三公领之。左丞相:秦置丞相,分左右,秦人尚左,以左丞相为正,右丞相为副。汉人以右为尊,故右丞相为上。三国吴置丞相,分左右,后仅置一人。左右都护:三国吴置,黄龙元年,拜陆逊为大将军、右都护,诸葛谨为大将军、左都护。左护军:秦有护军都尉。汉有护军中尉,属大司马。东汉有中护军,为将军幕府之员,非朝廷列职。曹为汉丞相时置护军,后改称中护军,第四品,掌禁军。后随州都督置护军,第五品。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,第六品,其中有左护军。吴蜀亦置。长乐少府:汉制,太后宫官皆冠宫名。景帝前置长信詹事,掌皇太后宫。公元前144年改为长信少府。平帝元始四年,因皇太后所居宫复长乐旧名,更名长乐少府,位在少府正卿之上。蜀皇太后亦称长乐宫,因置此职。长水校尉:汉制,为武帝所置,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,掌长水胡骑,秩二千石。长水为地名。胡骑近长水,故名。三国因置。振威将军:东汉杂号将军之一,魏沿置,第四品。镇东将军:第二品,位次四征将军,领兵如征东将军。资深者为大将军。镇北将军:第二品,位次四征将军,领兵如征北将军。资深者为大将军。镇南将军:第二品,位次四征将军,领兵如征南将军。资深者为大将军。镇西将军:第二品,位次四征将军,领兵如征西将军。资深者为大将军。镇北大将军:品级与镇北将军同,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,不常置。镇南大将军:品级与镇南将军同,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,不常置。镇军将军: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,第三品。镇军大将军:位在大将军之下,第二品,不常置。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,位比三公。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,东汉三国逐渐增多,三国均设此官。征虏将军:魏沿汉制,第三品。吴蜀亦置。征西大将军:东汉之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。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。吴亦置。征南中郎将:三国吴置。步骘任是职。中领军:曹为汉相时置领军,后改为中领军,第三品,掌禁军,主五校尉、中垒、武卫三营。蜀亦置,并有领军、前领军、行领军。吴称领军将军。中军师:魏置,为丞相属官,第五品。中散大夫:秦汉诸大夫有中散大夫。凡大夫皆职掌言议,顾问应对,无固定职事。魏时为第七品,秩六百石。中郎:秦置,汉沿之,属郎中令,其长称中郎将。汉武帝置五官、左、右三中郎将,以五官中郎将统领中郎。曹魏置中郎,隶光禄勋,第八品,秩六百石。中郎将:秦置中郎将统领供事禁中的郎中。汉武帝时置五官、左、右三中郎将,秩皆比二千石,隶属光禄勋,侍从天子、随行护驾。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,后还谴其领兵,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。中书丞:三国吴置,为中书监、中书令的属官。中庶子:周代始置,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。汉沿置,为太子属官,职如侍中,为太子近臣。秩六百石,第五品。治中从事史:汉置,是州刺史的助理,主州府文书案卷,居中治事,与别驾从事史分别为州府内外总管。主记:东汉州郡设专管记事、簿书的主记室,主记室员是主记室史,简称为主记,是州郡中仅次于主簿的亲近属吏。魏沿置。著作郎:三国魏明帝太和中始置,掌编撰国史,属中书省。昭德将军:魏置,第五品。昭武将军:魏置,为第五品。昭信校尉:三国时蜀置,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。

    正文 古九州

    古九州

    荆州占有南阳,南郡,江夏,零陵,桂阳,长沙,武陵,章陵八郡,治在襄阳;在今两湖,两广部分,河南,贵州一带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

    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,甘肃东南部除外,青海东南部,宁夏一带

    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,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

    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,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

    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

    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,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

    扬州北起淮水,东南到海滨,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,兼有浙江、江西两省的土地

    梁州自华山之阳起,直到黑水,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,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

    1.古代分中国为九州。说法不一。书禹贡作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;尔雅释地有幽、营州而无青、梁州;周礼夏官职方有幽、并州而无徐、梁州。后以“九州”泛指天下,全中国。楚辞离:“思九州之博大兮,岂惟是其有女”宋陆游示儿诗: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”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: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瘖究可哀。”郭沫若赞雷锋诗:“二十二年成永久,九州万姓仰英烈。”2.指大九州。中国仅其中之一州。战国时邹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,谓“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,乃所谓九州也”。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。淮南子地形训:“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,正南次州曰沃土,西南戎州曰滔土,正西弇州曰并土,正中冀州曰中土,西北台州曰肥土,正北泲州曰成土,东北薄州曰隐土,正东阳州曰申土。”杨树达以为所举九州,自正中冀州与禹贡九州之冀州偶同外,馀皆名号差异;其称东南神州,与邹衍所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者相合;疑该篇乃取自邹衍之书,所举九州之名即邹衍所称之九州。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。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:“八荒之内有四海,四海之内有九州。”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:“八荒,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。”那么,四海呢尔雅释地说:“九夷、八狄、七戎、六蛮谓之四海。”也有人认为,“四海”是围绕“九州”四面的海。礼记祭义则具体提到了“东海”、“西海”、“南海”、“北海”为“四海”,只是没有明确海域。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则说“四海一也”,认为“四海”是连为一体的。“五湖”的说法也很多。水经注沔水认为“五湖乃长荡湖、太湖、**湖、贵湖、滆湖”。而唐司马贞则认为“具区即太湖、洮滆、彭蠡、青草、洞庭湖”是为“五湖”。不过,近代人却把“洞庭湖”、“鄱阳湖”、“巢湖”、“洪泽湖”、“太湖”称做“五湖”。

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

评论

上一章 | 章节 | 下一章

章节X

设置X

保存 取消

手机阅读X

手机扫码阅读